欢迎您访问广西灵山县文化馆官网!

非遗中心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非遗中心 > 自治区级

丰塘炮期

来源:时间:2019-03-18访问量:

一、炮期简介

    丰塘炮期古称“炮圩”,又名“炮会”,源自新春正月里“先于庭前爆竹,以避山臊恶鬼”习俗的演变。始于明代末期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以其独特的民俗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它独有的神韵,长盛不衰。

传说丰塘镇的先辈们为了避免节期的冲突,利用抽签的形式选定正月里的某一天为各自的炮期节日,目前全镇共有17个村设立炮期节日,统称“丰塘炮期”。

炮期制作的小花炮一般高1米,直径30厘米左右。大花炮的高度一般在1.6米到2米,直径40到80厘米,叫“炮王”。炮期制作的大花炮还可以作花灯使用,甚称手工艺一绝,个个玲珑剔透,既古朴典雅,又清新秀丽。

炮期活动的内容分为祭炮、迎炮、送炮、放炮。其间举行传统武术、球赛、田径等体育活动和外出创业人员座谈会、招商引资会、敬老爱幼座谈会、扶助贫困学童、奖励优秀学子仪式,及进行八音队、腰鼓队、钱尺队、花扇队、八仙队、狮龙队等传统民间艺术表演。

放炮完毕,村中群众到炮台争抢炮纸带回家中放进灶君、鸡笼、鸭笼以求福禄运就、六畜兴旺、家业宏发。

二、分布区域

   丰塘炮期主要分布于灵山县丰塘镇的各个村委、社区,全镇共有17个炮期节日,如正月初五清和村、初六五楞村、初八平岭村、初九沙塘村、初十根竹村、十二陂塘村、华龙、华兴村、十三大池村、十四陆屋村、十五潭龙村、英榜村、修竹村、十八川心村、十九桥笪村、二十睦村、五月十三丰塘社区等。

      三、历史渊源

  丰塘炮期始于明代末期,源自新春正月里“先于庭前爆竹,以避山臊恶鬼 ”习俗的演变。据说在新年到来的第一刻(即零时)燃放鞭炮能驱魔避邪,求得一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,出入平安。丰塘镇的先辈们出于好胜心,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民间炮期。炮期起始,各村为了避免节庆时间冲突、互相攀比,就互派代表磋商,利用抽签的形式选定正月里的某一天为各自的炮期节日。

四、基本内容

炮期前一天,全村群众自觉集队搭炮台、搭彩楼,到处张灯结彩,张贴对联,悬挂横额。

炮期这一天的清晨,锣鼓喧天,炮童(由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)和狮龙队把大花炮送到轻烟缭绕的祭坛上,各家各户都把大花炮视为吉祥之物,纷纷前来烧香“祈福”。八九点钟的时候,村中的狮龙队开始到各家各户拜厅,各家各户都燃放鞭炮,迎接狮龙前来拜贺。届时,球类比赛、拨河赛等文体活动和敬老爱幼座谈会、扶助贫困学童、奖励优秀学子的颁发仪式也随之举办。

下午三时左右开始迎炮、送炮。彩旗队、擎炮队、八音队、腰鼓队,钱尺队,花扇队、八仙队、狮龙队等先后表演,再组成300多人的迎送炮队伍,扛着猪头、抬着“仙公”游遍全村的主干道路以及巷子胡同间。

下午五时左右,送炮队伍把大花炮送往彩旗飞扬的“炮台”。 成千上万观看放炮的人群在工作人员的指挥安排下,在炮场周围严严实实地围成了一个大圆圈。炮手依次燃放大花炮,隆隆的炮声震天动地,待放完最后一个“炮王”时,人们欢呼雀跃,互相拥进炮场,争抢着五颜六色的纷飞炮纸,家家户户深信用彩炮纸孵鸡、鸭蛋能给全家带来好运。晚上,各家各户都设晚晏招待前来庆贺的贵客和亲戚朋友。

五、相关器具及其作品

制作大花炮的材料用上乘的靓竹、韧蔑、刀具、沙纸、宣纸、香糊、画笔、颜料等造型装裱,鸣放时用的自制炮竹。